位置:首页>最新动态>正文

足球,洛宁乡村少年的山川湖海

信息源:河南省足球协会
      2023-02-22 15:17

  洛宁,隶属十三朝古都洛阳市,是河洛文化发祥地,境内有标志中华文明渊源的“洛出书处”、“仓颉造字台”、“伶伦制管”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之源、文字之源、音乐之源。

  穿越历史的云烟,如今的洛宁,青少年足球,或者说校园足球,正在成为一张簇新的名片。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洛宁非常重视在校园、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开展足球运动,足球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洛宁乡村少年的挚爱,成为他们的“山川湖海”。

  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县域乡村足球赛连续两年走进洛宁,也充分见证了洛宁乡村少年的足球梦想。

乡村娃的足球梦

  赵村镇西王村,位于洛宁县城西南大约5公里的地方,南望大山,北依洛河。本次“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中西部地区县域乡村足球赛事活动暨洛宁县第二届足球联赛乡村组的比赛就在西王村中学举办。

  校门上挂着“西王村中学”的招牌,但学校内既有初中,也有小学。2021年10月,在洛宁“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中,该校的小学校队力压城区的传统强队,荣获小学男子组第一名,让这所乡村学校名声大噪。

  学校操场边的宣传栏上这样写着:“虽然这群孩子来自乡村,但是他们不甘平庸,努力进取,在赛场上尽情挥洒汗水,用满腔热情书写了乡村少年的足球梦”。

  说起足球运动给这所乡村学校带来的改变,西王村中学校长韦永治感受颇深,他专门谈了一个细节:“西王村的北边,紧挨着洛河,每到天气热起来的时候,孩子们放学后成群结队地往河边跑,这是很大的安全隐患。校园足球开展起来以后,学校克服种种困难,建设了有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的足球场,喜欢上足球的孩子们越来越多,夏天往河边跑的情况就越来越少。足球运动,不仅塑造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品质,也大大减轻了孩子们的安全隐患,让学校和家长更为安心。”

  2011年1月出生的王萌飞,正在读六年级,是该校小学校队的守门员。父亲长期在外务工,年迈的奶奶照顾着他的生活,每天自己要走20分钟路程到学校,足球成了他平淡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说起足球,这个家境贫困的男孩眼里泛着光芒,“足球不仅带给我快乐,也教会我坚强,我已经把它视为我的朋友。”

山区县的足球关爱行动

  曾经,在有着“七山二塬一分川”地形特点、2019年才摘掉国定贫困县帽子的洛宁县,特别是洛宁的广大乡村,足球是非常奢侈的字眼,在乡镇建设标准足球场更像是天方夜谭。而今,足球已经走进乡村学生的生活,并且在悄然改变和塑造着孩子们。

  洛宁县农村学校有不少留守儿童,尽管不缺吃穿,但有些孩子孤独、自卑、不善交流,足球成了打开孩子心灵、树立人生自信的钥匙,也成了洛宁教育扶贫的抓手之一。

  “乡村足球场建成后,孩子们一放学就会跑去踢球,球场成为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孩子们也收获到快乐,让缺少父母关爱的他们增强了幸福感。”曾经担任洛宁县教体局体卫办主任、退休后被返聘为洛宁县校园足球发展中心负责人、同时也是洛宁县足球协会会长的郭雪平希望县域乡村足球、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能为洛宁的乡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开辟一条通往梦想的道路,她渴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乡村娃走出大山,成为强健、自信、乐观、睿智的体育人,为中国足球的腾飞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