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秋的微凉到初冬的寒峭,豫西大地气温逐渐走低,但第六届“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杯”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以下简称“城少赛”)洛阳赛区的赛场之上,始终涌动着滚烫的激情。小球员们在草坪上疾驰的身影、家长席上震耳的助威呐喊、教练场边精准的战术指挥,共同将赛场氛围燃至沸点。
比赛的间隙里,记者与赛区工作人员、球队教练及小球员们促膝长谈,听他们讲述“城少赛”落地洛阳后,为青训工作带来的新变化与新活力。

彰显区域号召力 赛事保障下足功夫
本届“城少赛”由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主办,洛阳市体育局牵头统筹,瀍河区足球协会具体承办,河南省足协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赛事设置五人制(U8、U9男女混合组)与八人制(U10、U11、U12男子组)两个类别,成功吸引61支球队、近900名小球员踊跃参赛。
作为首次跻身“城少赛”版图的新赛区,洛阳凭借这项国内深耕多年、享誉业界的少儿足球IP影响力,在赛事筹备与报名阶段便展现出强劲的区域号召力。参赛阵容不仅囊括洛阳市各年龄段的顶尖校队与青训机构队伍,更创下当地青少年足球赛事参赛规模的历史新高,甚至有郑州的精英球队专程跨城参赛。
按照赛程规划,洛阳赛区的赛事自9月下旬启幕,将持续至12月收官,比赛集中安排在周五至周日。这意味着,当地热爱足球的青少年们刚踏入新学期,就实现了“周周有比赛”的足球心愿。“这样高级别、高规格的赛事组织,在洛阳青少年足球史上还是头一回。”当地一家专注青少年足球教培的俱乐部负责人杨帆感慨道,参赛队伍中既有常年稳居洛阳各年龄段赛事前三的劲旅,也有从郑州远道而来的对手,“‘城少赛’为洛阳乃至整个河南的小球员和青训从业者,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对孩子来说,能在规范的赛事体系里以赛代练,这样的机会太珍贵了。对我们从业者而言,借着比赛和省内外同行聚在一起,聊战术、分享培训心得,对推动区域青训发展大有裨益。”
高质量赛事离不开专业裁判的护航。赛场上,小球员们激烈比拼球技的同时,裁判团队精准公正的执裁,为他们筑牢了公平竞赛、安全完赛的保障线。“对年轻裁判来说,‘城少赛’是‘以老带新’的绝佳练兵场。”赛区工作人员王天祺介绍,本次执裁队伍中,三四十岁的骨干力量多为国家一级裁判,更有一位国际级女裁判压阵,“不只是小球员得到成长,年轻裁判在资深前辈的带教下精进业务,这正是‘城少赛’的价值——不止聚焦少儿足球本身,更辐射到足球生态的各个环节。”
赛事火热进行的背后,安全保障与赛风赛纪是不可动摇的底线。自开赛以来,洛阳赛区每个赛场都设立了标准化医疗点,配备AED除颤仪、急救箱及应急救护车,赛事期间全程有2名医护人员在岗值守;每个场地还安排了4名安保人员与10名安全志愿者,所有工作人员赛前都接受了系统培训,熟练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全力冲刺“零事故”“零违纪”目标。“赛事保障的细致程度,比我们之前参加过的很多青少年联赛都要高。”多位参赛队教练和家长由衷称赞,“能真切感受到基金会和赛区对办赛品质的坚守,以及对孩子们身体健康的重视。”

青训深耕结硕果 全力打造标杆平台
在“城少赛”以“周周有比赛”的节奏激活洛阳足球热情之前,瀍河区足协早已将足球普及的种子播撒在基础教育的土壤中。目前,该区每所小学的每个年级都组建了足球队(U10以下为男女混合编队,U11以上分设男女编队),参与足球训练的小学生近千人。近年来,瀍河区足协形成了成熟的人才选拔机制,每年9月新生入学后,便启动区内精英队选拔,如今已实现7至13岁每个年龄段都有专属梯队。“各校充足的球员储备,正是‘城少赛’报名热度超预期的关键原因。”杨帆一语道破。
随着梯队建设日趋完善,小球员们对比赛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本届“城少赛”洛阳赛区的参赛选手中,超过60%来自瀍河区足协自主搭建的青训体系。“周周有比赛”的安排,不仅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充实,更成了他们每周热议的话题。“新学期一开始,就能让这么多孩子站上高质量的赛场,既驱散了寒意、丰富了生活,也为我们后续办赛积累了宝贵经验。”王天祺说。
洛阳赛区负责人孙冲的身上,有着双重足球印记——曾是河南建业俱乐部的职业球员,退役后深耕青训十余年,如今更是两位国少小将的“引路人”:现效力于武汉三镇的禹谭博、浙江浙能绿城的郭冠宇,均由他发掘并送入职业梯队,二人在2024年先后入选U-15国家男子足球选拔队。谈及赛事,孙冲格外动容:“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的考察组专程来到洛阳,不仅带来了肯定,更分享了很多基层青训的成功案例,让我们深受启发。”
对于未来,孙冲有着清晰的规划:“我们要充分发挥洛阳的区位优势,力争把‘城少赛’洛阳赛区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青少年足球标杆赛事。接下来,我们会围绕‘周周有比赛’的核心需求持续优化服务,让更多孩子爱上足球、享受比赛。”

